财新传媒
2022年01月06日 17:16

三论“以史为鉴”

文 \ 安立志

 

前两篇讨论了“以史为鉴”的逻辑,本文谈的是“以史为鉴”的主体。

自秦以降,皇权专制绵延两千多年,“悲风成阵,荒烟埋恨,碑铭残缺应难认。知他是汉朝君,晋朝臣。”尽管他们“把风云庆会消磨尽,都做了北邙山下尘。”(张养浩《山坡羊·北邙山怀古》)然而,历史就蕴藏在这岁月烟尘之中。秦汉砖瓦,晋唐衣冠,古墓碑铭,残帛断简,历史镜鉴原本不难寻觅。然而,一部中国史,却是走马灯式的王朝循环。帝王将相...

阅读全文>>
2022年01月03日 15:49

略论“以史为鉴”

略论“以史为鉴” 略论“以史为鉴”

 

文 \ 安立志

 

 

“鉴”是古代的镜子,多以铜制成,“以铜为镜”,即为此义。“以史为鉴”,是把历史当镜子,最权威的用法是,唐玄宗生日,张九龄修过一部《千秋金鉴录》;宋神宗时期,司马光编了一部《资治通鉴》。唐太宗的“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人们耳熟能详,都是“以史为鉴”的意思。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就《资治通鉴》的“资”和“鉴”作过阐述。如何理解这个“资”:“设身于古之时势,为己之...

阅读全文>>
2021年12月06日 20:13

吕思勉与岳飞案

吕思勉与岳飞案

吕思勉与岳飞案

文 \ 安立志

对今天而言,民国年间已是历史了。但民国年间一桩讼案却涉及更早的历史,那就是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引发的“岳飞案”。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著名历史学家。他一生经历清末、民国、当代三个时期,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文化史等方面的造诣与成就,著作等身,史有定论。海外史学家严耕望称,吕思勉是“通贯的断代史家”,是“为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历史学家顾颉刚则推...

阅读全文>>
2021年11月09日 14:43

鲁迅与“德”“赛”二先生

鲁迅与“德”“赛”二先生

鲁迅与“德””赛”二先生 

安立志

 

主将是谁? 

五四新文化运动涌现出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虽然每人发挥的作用不同,但对他们梁山泊式的排座次也没必要。不过,在后来的历史岁月中仍有某为“总司令”、某为“主将”的称谓,这些称谓显然体现了政治功利,倒不妨听听当事人的评价与介绍。

(陈独秀)

 

1940年3月蔡元培逝世后,困于贫病中的陈独秀仍然为之撰文——《蔡孑民先生逝世后的感言》,他在文中...

阅读全文>>
2021年10月17日 17:57

“梁胡问答”的始末

“梁胡问答”的始末

“梁胡问答”的始末

 

安立志

 

 

前几天,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梁胡之问”的图片信息,上面是梁(梁漱溟)、胡(胡适)二人的头像,下面是一问一答几行文字。近年来,微信信息有许多所谓的名人名言,这类名言,不明出处,不知来路,有许多原本就是打着名人名义杜纂的。这则图片信息,同样缺乏信息来源,不明事件本末,甚至这题目起得也不确切。“梁胡之问”从字面理解,好像是梁、胡二人都在发问。随后翻书,发现《...

阅读全文>>
2021年10月14日 16:49

尼采书影里的鲁迅

尼采书影里的鲁迅

尼采书影里的鲁迅

——辑录鲁迅与尼采的若干资料

 

安立志

 

 

一、“中国的尼采”

 

鲁迅头衔很多,人们最熟悉的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第一圣人”。其实,在他被捧上神坛之前,北京文化界也有人送他一顶桂冠——“中国的尼采”。

1926年1月30日,徐志摩作为《晨报副刊》编辑在编发陈西滢、周作人相互攻击的“一束通信”时加按语称:“鲁迅先生的作品,说来大不敬得,我拜读过很...

阅读全文>>
2021年09月17日 11:55

奴才也不是都能做的

奴才也不是都能做的

奴才也不是都能做的

 

安立志

 

 

近年来,很少看电视,控制器换来换去,不是抗日神剧,就是清廷宫戏,特别是后者,不是屁股朝天,就是脑袋叩地,不仅太监自称“奴才”,高官重臣也是如此,看后很不是滋味。

 

清廷朝堂,其实并不都称“奴才”,细心的观众注意到,在一部戏说清史的连续剧中,纪晓岚对皇上称“臣”,和珅则称“奴才”。史书也是如此。不久前查阅咸丰年间的《筹办夷务始末》(由上海古籍出版...

阅读全文>>
2021年08月25日 13:20

没来由的“成型” 不存在的“专利”

没来由的“成型”  不存在的“专利”

 

前不久,拙文《鲁迅的“目的手段论”与马基雅维利主义》发出后,得到不少朋友的赞赏与支持,当然也有异议与商榷。成文的商榷,目前只看到宋志坚先生的《鲁迅的“目的手段论”是如何成型的?》笔者从事写作来,从不主动与人商榷,更不会主动参与战。对于宋志坚先生的文章,我也只能做点辩护与解释。

 

宋志坚先生认为,“安立志先生是从几百万字的《鲁迅全集》中找出两小段话,来论证鲁迅的‘目的手段论’的。”...

阅读全文>>
2021年08月25日 12:41

道光皇帝的三副面孔

道光皇帝的三副面孔

 

鸦片战争,大清帝国失败,也是道光皇帝的失败和满清官员的失败。面对迥异于古代“蛮夷”的英国侵略者,满清官员的封闭、愚昧与欺诈,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帝国的最高领导人,道光皇帝旻宁同样暴露出其封闭、愚昧的一面,他的颟顸与傲慢又不同于普通官员。人性是复杂的,在这篇短文中,只说说道光皇帝的三副面孔。

 

盲目的决策者

 

史书通常认为,鸦片战争的起始点是1840年6月,导火索是林则徐的广州禁烟。禁烟是...

阅读全文>>
2021年07月24日 14:24

鲁迅的“目的手段论”与马基雅维利主义

鲁迅的“目的手段论”与马基雅维利主义

鲁迅的“目的手段论”与

马基雅维利主义

 

安立志

 

经历过全民学哲学的年代,对“三规律、四范畴”印象较深。目的与手段大概也属哲学范畴。在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上,中外思想家有过许多论述,最典型的就是对于“目的证明手段正确”的主张或否定。鲁迅是这一观点的主张者。

“目的证明手段正确”是否正确,作为一个哲学命题,笔者无力阐述,只是在本人的阅读范围内,列举相关思想家的一些论断进行对比分析。曾...

阅读全文>>
2021年06月25日 19:03

安立志 | 皇帝一定更爱国吗?

安立志 | 皇帝一定更爱国吗?

皇帝一定更爱国吗?

 

文 \ 安立志

 

此文下笔前,想到前些年关于宋高宗(赵构)和岳飞谁更爱国的讨论。当时的说法是,在“家天下”体制下,家即是国,国即是家,赵构不会不爱国,岳飞也没有比赵构更爱国的理由。

 

这样的逻辑中外通用。据说“朕即国家”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名言,不过史学家的论述很严谨,“他并没有说过‘朕即国家’,但他完全相信这一点。”(世界文明史卷八《路易十四》,[美] 杜兰特著,...

阅读全文>>
2021年05月09日 17:18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之由来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之由来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之由来

 

安立志

 

在中国近代史上,满清王朝的腐败无能,众所周知。晚清70年,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反复上演,前者是行为,后者是结果,“宁赠友邦,不予家奴(通常指本国百姓)”,大概算指导方针吧。

(梁启超)

 

不太熟悉近代史的人们通常认为,“宁赠友邦,不予家奴”是慈禧太后的最高指示,其实不然。笔者俭学,这“八字方针”不载于史籍,近似的说法见于梁启超的《戊戌政变...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30日 19:58

被慈禧太后杀的那些人

被慈禧太后杀的那些人

慈禧太后杀的那些人

 

安立志

 

庚子年流年不利,近代以来几个庚子年都是如此。庚子年后是辛丑年,庚子年大凶,不等于辛丑年大吉; 告别庚子年的山重水复不意味着辛丑年的“柳暗花明。庚子年,帝国首都惨遭义和团八国联军蹂躏辛丑年更惨,《辛丑条约》几乎把大清国拖进殖民地决策者一步臭棋,致使国权尽失,全民遭殃。

过,这怪不得别人,慈禧太后本人就是决策者,因果报应而已。镇压了戊戌...

阅读全文>>
2021年04月23日 20:23

安立志 | 传统复兴的逆操作

安立志 | 传统复兴的逆操作

传统复兴的逆操作

 

安立志

 

从微信圈看到一幅图片,上有文字称,要在五年内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云云。没有看到这则信息的全文,只就图片上的文字作点解析。

且不管“全面复兴”(是否“全盘西化”的异曲同工)的不留余地,即使“传统文化”这个范畴也是全称概念,由于其中的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荒谬是显而易见的。或许有人辩称,我们要复兴的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全称判断,而是特称判断,并不包括辜鸿...

阅读全文>>
2020年10月04日 14:41

鲁迅为秦始皇焚书一辩

鲁迅为秦始皇焚书一辩

焚书坑儒与统一思想

——鲁迅为秦始皇焚书一辩

 

安立志

 

 

焚书坑儒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历史事件。至于秦始皇当初焚了哪些书(哪些书得以幸存)、坑了哪些人(是儒生还是术士),由于年代久远,人们看法不一。后有大人物为之翻案,以致拍马文章多有留存。

 

翻案归翻案,却没人否定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研究这一事件,应当抛开立场与利益的纠葛,从更早的史料来着手。

汉政权是秦朝的终结者,虽有...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24日 22:05

鲁迅的“文化偏至”如何偏离民主?

鲁迅的“文化偏至”如何偏离民主?

鲁迅的“文化偏至”如何偏离民主?

 

安立志

 

 

众所周知,鲁迅的笔很犀利,如匕首,似投枪。但有朋友说,鲁迅作品中至少存在两个“从来没有”,一是他“从来没有”批评过蒋介石,二是他“从来没有”提到过民主。作为鲁迅“资深粉丝”,在我印象里,第一个“从来没有”,我无法反驳,的确没有见过相反的证据。第二个“从来没有”显然不属实。鲁迅是五四时期崛起于文坛的,那是“德先生”刚在中国露脸的时代,他怎...

阅读全文>>
2020年09月03日 15:53

胡适直面国民党:反专制,也反暴力

胡适直面国民党:反专制,也反暴力

 

前不久,写了一篇《胡适力倡容忍 鲁迅坚拒宽恕》,文章贴出后,一位网友立即指摘,“为什么不引证胡适本人所说的那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呢?”这位网友显然认为胡适这句话很关键,只要列出这句话,上文的证据与逻辑自然不攻自破,鲁迅对胡适的讽刺与攻击也就理所当然了。

 

胡适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呢?老先生(这是我估计的)不惮其烦,竟然在微信群里一字一字抠出来全文列出,“最近(今年二月二十一日)《字林西报》登...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20日 20:38

嫌疑犯红火蚁

嫌疑犯红火蚁

嫌疑犯红火蚁

 

安立志

 

 

 

我居住的小区,与公园一路之隔公园全称叫“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是琼海市政府打造的国家农业公园。塔洋河从公园逶迤穿过,村庄掩映在茂密的椰林中。公园里,农业水利设施比较完善,新开发的旅游项目——乡村小火车,去年也已通车。在公园里看到成片的鲜花,潋滟的荷池;人工种植的番石榴、百香果,则引众多外地游客。河边、地头随处可见槟榔、香蕉、木瓜和芒果。池塘...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15日 14:54

胡适力倡容忍 鲁迅坚拒宽恕

胡适力倡容忍  鲁迅坚拒宽恕

胡适力倡容忍  鲁迅坚拒宽恕

 

安立志

 

 

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严复对“自由”的诠释是,“初义但云不为外物拘牵而已,无胜义亦无劣义也。(《群己权界论》,商务印书馆,1981年,页Ⅶ)在中国文化里,“自由”就是“由自”。但自由并非一个人的“自由”,而是所有人的“自由”。严复下面的论述很重要,“但自入群而后,我自者人亦自,使无限制约束,便入强权世界,而相冲突。故曰人得自,而必以...

阅读全文>>
2020年08月09日 21:02

粉丝心路:鲁迅的神化和扭曲

粉丝心路:鲁迅的神化和扭曲

粉丝心路:鲁迅的神化和扭曲

 

安立志

 

1972年冬天我高中尚未毕业就穿上军装走进军营。此时,由于副统帅的出逃,“浩劫”已是强弩之末。文化市场更加萧条,新华书店的柜台上,文学图书萧条冷落,政治理论类居多,但除了马恩列斯,中国人的著作,有资格系列发行的,大概只有毛选鲁迅全集不久书店里又开始大量发行鲁迅作品的单行本。1973年夏季,我随部队吉林市西北松花江边的孤店子从事军农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