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寻趣花果山

 

安立志

 

连云港此行,可谓故地重游。“文革”末期,我在徐州服役。1976年清明节北京爆发“四五运动”后,上级发文严查政治谣言。我时任团司令部保密员,奉命赴连云港给正在军农的九连传达文件,只记得当时的地名叫猴嘴。当年夏天,我调到军司令部,连云港系我军防区,有一守备师在焉,往返徐州与连云港间,不知凡几。

 

然而,此次连云港之行,已是36年之后,一切变了模样,兜了几个圈子,辨不清方位,一看到猴嘴这个路标,才觉眼前一亮,知道此地离花果山不远。 

 

小时看《西游记》,对花果山心驰神往。该书开篇写道: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作者赞叹,真个好山!且有词赋为证:“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历史上的花果山,的确在海中。清康熙五十年(1711),“沙淤成陆,渐成桑田”,才与大陆连为一体。清人吴恒宣有诗云:“海水无波二十年,平沙一望接山巅,马蹄乱踏荒原里,笑指苍溟是稻田!”(《云台山志》)

 

年轻时尽管心驰神往,但在那个年代,不仅没有旅游意识,更不会游山玩水。今日来到花果山下,自然不能错过机缘。停车进山,一座赭红色建筑映入视界,正中门洞上方是美猴王的头像,除了正面一对雄狮,墙壁上、栏杆上到处都是猴子。进得门来,吴承恩的石像座落在绿树丛中。伫立在作者像前,不禁在想,是先有仙山才有名著,还是先有名著才有仙山?其实,二者都因孙悟空而闻名。花果山既是孙悟空起义造反的根据地,也是他两度遭贬的栖息地。在其功德圆满,荣升斗战胜佛之后,再未回到花果山。

 

花果山只是云台山的一部分,云台山在历史上曾多次更名,古称郁州山,后称苍梧山。唐代李白有“明日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全唐诗》卷184)北宋苏轼有“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次韵陈海州书怀》)吟咏或登临的都是此山。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始称云台山。不过,因《西游记》影响太大,人们只知花果山,不识云台山。在古人眼里,云台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则拱揖神京,屏蔽齐鲁;南则穷极涨溟,襟带闽粤;东则顾视辽碣,沧瀛在目;西则控引江淮,诸水朝宗。虽僻在一隅,实天下之脊也,……”(《苍梧片影》,吴铁秋著)

 

因时间仓卒,于是搭乘旅游车直接登顶。花果山顶峰曰玉女峰,海拔624.4米,乃江苏第一高峰。玉女峰旧称清风顶。明人廖世昭曾有诗云:“偶到东溟第一峰,白云深处路还通。恍疑身在蓬壶上,万里山河指顾中。”(《登清风顶》)海州知州杨本骏也有同题诗:“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海州志》卷十)倘非身临其境,断无如此逸兴。登上峰顶,游目骋怀,天风浩荡,云气蒸腾,绿海苍茫,山势崔嵬。巅峰之上有玉女一尊、石碑一块,成为游人们摄影留念的绝好背景。对面峭壁之上,是康熙皇帝“遥镇洪流”四个擘窠御书。峰顶岩石之间有一铜牌,镌刻着玉女峰高程。有意思的是,铁链围栏上的装饰物,竟然是头戴金冠的齐天大圣。

 

玉女峰上的迎曙亭,原是一处古迹,屡经毁圯,屡经兴建。亭上曾有对联曰:“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登上迎曙亭,可观日,可看云。倘时机合宜,可以看到“红涛浴日”,一轮红日从海中跃起,万里彤云,壮丽无比。有幸之士也可看到“云台铺海”。有云有风的季节,云团时浓时淡,时远时近,时上时下。有时滚滚云团扑面而来,如同腾云驾雾,飘飘欲仙;有时风停云住,白云覆盖群峰,势若大海扬波;有时白云之上露出峰巅,仿佛置身蓬瀛三岛。

 

山顶游人渐多。不知何时从何处冒出许多猴子,孙行者的这些子孙,并不怕人,它们或蹲或伏,注视着游人的一举一动。不知是谁手中的塑料袋被猴子抢走。群猴一哄而上,叽叽喳喳,撕抢争夺,食物撒了一地。一只猴子颇为机灵,抢走撕烂的袋子,手脚并用跳上岩石,几只猴子不满地追逐着、喊叫着。两只小猴眼巴巴地看着一只老猴啃着苹果,无聊地把矿泉水瓶在地上滚来滚去。

 

乘车登顶,错过许多景致,于是决定徒步下山。一路上,目力逡巡,走马观花。路经烟霞亭,此处林木葱笼,浓阴蔽日,亭盖如翼,长廊曲栏,自成一景。不远处传来人声、水声,转过弯去,只见峭壁之上,一道飞瀑,倾泻直下,如珠帘水幕,水激石响,溅玉飞珠,原来这就是《西游记》里“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冷气分青嶂,余流润翠微”的水帘洞;原来这就是吴承恩笔下众猢狲“拖男挈女,唤弟呼兄,一齐跑来,顺涧爬山”,所看到的那“一股瀑布飞泉”。近前一看,水帘洞乃一天然洞穴,洞口状如“人”字。一群女游客,撑着雨伞,嘻嘻哈哈,穿过水帘,进入齐天大圣洞府。我却端详起崖壁上的题刻。水帘洞中并没有《西游记》所说的“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的石碣。崖壁上方有“高山流水”四字,为水幕所遮,时隐时现,据说系明代海州知州王同所题,时在《西游记》成书之前。左侧崖壁上的“印心石屋”,系清道光皇帝的御笔,这款题字向得佛教中人之赞誉。洞口右侧的“灵泉”篆书,系清代海州知州师亮采为洞中水井所题。据说孙行者曾从此井直达东洋大海向龙王讨要兵器。唯一不清楚的是水帘之下斜岩之上的“水帘洞”三字隶书何人所题。

洞口有一山涧,溪水潺缓,林木蓊郁,一群猴子不知属于孙行者的几代后裔,它们在路旁、在树上,三三两两,或理发、或捉虱,稚拙喜人,天然情趣。

 

近年来,旅游业勃兴,各地竟相开发水帘洞,也有多地自称孙悟空故乡。然而,此处的花果山,以其地理、历史、宗教,似乎独领胜筹。甚至毛泽东也认为,“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连云港旧称)云台山”。过水帘洞,前行不远,大约就是孙行者的奉祀之地——大圣殿了。一副楹联曰:“洞天福地佛门慈光招日月,高岳灵泉猴王圣迹誉乾山”。取经前的孙悟空,无论在天堂还是在佛界,都被视为“敌对势力”。不论灵霄殿与雷音寺里有多少腐败与不公,孙悟空只能被剿灭。孙悟空的结局,其实是中印两国、佛道两教相互勾结的结果。孙行者被招安,成为“体制”中人,取经归来,功成名就,被封为“斗战胜佛”,也如同其他菩萨、罗汉一样,开始享受佛祖待遇与民间香火。

 

大圣殿旁有一“义僧亭”,亭内立“云台山爱国僧众抗日纪念碑”一通。匾额与碑文均为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所书。亭柱有草书对联:“卫云台抗倭行大义,昭赤县忘我有高僧。”此亭为纪念花果山僧众抗击日寇而建。1938年夏天,三元宫遭到日军飞机轰炸,寺僧联络山民奋起自卫,多次伏击搜山日军。1939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早晨,日军兵分四路,大举进犯,三元宫住持仁芳法师被害,9名法师与山民被日寇抓去,受尽折磨,惨遭活埋。之后,日寇又放火焚毁三元宫及所属庙宇,使这座海内知名的佛教园林沦为瓦砾。

 

参谒三元宫是我最后一个行程。三元宫始建于唐,重建于宋,鼎盛于明。三元宫曾历三劫。一为清初裁海。顺治十八年(1661),朝廷担心前明复辟,倭寇骚扰,借口海氛未靖,实行裁海政策,三元宫遂致荒废。二为日机轰炸。如前所述。三为“文革”遭劫。“文革”初期的1966年,三元宫残存文物又遭到造反派的破坏。三元宫现已更名海宁禅寺,现存格局是1980年后修复的。殿前的两棵银杏,雄者高28米,雌者高24米,树龄逾千年。然而,大雄宝殿供奉的并非齐天大圣,而是佛祖。也许孙悟空道行较浅,毕竟没有逃出佛祖的手心;也许孙悟空年寿偏低,只与《西游记》同龄;也许孙悟空初来乍到,此山寺观原本就有。也许什么都不为,佛祖毕竟是佛教世界的精神领袖。

 

201578日香港文汇报

话题:



0

推荐

安立志

安立志

37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安立志,杂文时评作家,偏爱文史。在境内外发表杂文作品上千篇,国内获奖数十次。本人作品曾被选入冀教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百篇》、《中国新文学大系》等近百种杂文集。曾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崎岖中国(上、下)》(中国言实出版社)、《薛蟠的文学观》(商务印书馆)、《中国杂文(百部)•安立志卷》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