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感录三十八”
文 \ 安立志
我以为,梳理鲁迅剖析国民劣根性的杂文,《随感录三十八》,可谓名篇,不可不读。文中“发现”了一种“劣根性”——“合群的爱国的自大”,这个命题穿越时空,直击当下。改革开放以来,国门重新打开,汇入国际潮流,不时听到各种杂音,从鲁迅列举的这些表现中往往能找出对应的镜像,说来有些神奇——
“甲云:‘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
乙云:‘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
丙云:‘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
丁云:‘外国也有叫化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
戊云:‘中国便是野蛮的好。’‘……你能把我们灭绝么?’……”(《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页328)
毕竟过了百年,国人总会有所创造,比如,“落后就要挨打”、“亡我之心不死”、“中国可以说不”之类,大概可以入选。如果实行“接龙”法,还可列出“己、庚、辛、壬、癸”等等的新条目。
这篇名文不仅为一种劣根性而命名,在列出症状之后,又作了精彩评述。这些评述,至今读来仍觉力透纸背:
“‘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至于对别国文明宣战,却尚在其次。……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他们的国粹,既然这样有荣光,他们自然也有荣光了!……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同上书,页327)
文中的“mob”,在文末的注4里为“英语:乌合之众”。这个注释很有意思,勒庞的代表作被我国学者冯克利译为《乌合之众》,还是很贴切的。想想东交民巷里的义和团,批斗大会前的造反派,大庭广众下的U形锁,躲在屏幕后的熊崽子,这样的描述可谓穷形尽相,入木三分。“合群的爱国的自大”,的确与“乌合之众”所界定的群体心理相差无几。“合群”是其存在形式,“爱国”是其活动口号,“自大”是其群体心理。而文中“胜了,我是一群中的人,自然也胜了;若败了时,一群中有许多人,未必是我受亏。”这种“聚众滋事时”的“心理”,也正是《乌合之众》所说的“人多势众”、“法不责众”。
这篇文章提到了爱国主义。爱国当然没问题,但当“主义”过了头,就会变成“生意”。“他们把国里的习惯制度抬得很高,赞美的了不得”,于是坐井观天,妄自尊大,睥睨天下;一当有人指出“国里”的缺陷或弊端,忙不迭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不是怼之以“辱华”,就是斥之以“妄议”。借口同样很荒唐,外国也有腐败,外国也有枪击。外国好你怎么不当外国人。外国一旦有什么好东西,立马探赜索隐,寻章摘句,“星气始于臾区,勾股始于隶首;浑天昉于玑衡,机器创于班墨;……重学则以均发均悬为滥觞,光学则以临镜成影为嚆矢……”后来又有新创举,议会雏形于《孟子》,电脑始创于《易经》,诺奖得主系中国女婿,国际球星有炎黄血统。其目的不外“意欲扬已抑人,夸张博雅”,“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羌无新奇。”(《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页52)“于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已经不够,各种的攀附借光,更其浅陋与低劣。正因如此,严复才痛切地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同上书,页53)据说戊项的“牛二”已进化为“太监”。网上有一笑话,“清朝末年,法国使臣罗杰斯对中国皇帝说:‘贵国的太监制度将健康人变成残疾人,很不人道。”未等皇帝答话,侍立一旁的太监姚郧抢嘴道:‘这是陛下的恩典,奴才心甘情愿!你怎可诋毁我大清国律?’”身为太监而满足,沦为奴隶而自豪,正是一些奴才的心理。正如列宁所说:“如果一个奴隶不但不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反而为自己的奴隶地位进行辩护和粉饰(括号内略), 那他就是理应受到憎恨、鄙视和唾弃的下贱奴才了。”(《列宁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页110)
鲁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与批判,带有鲜明的民族性。他在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在杂文中描写的心态,无不体现了这一古老民族超越时空的消极、丑陋的心理与性格。鲁迅的早期思想是反传统的。他在小说中讽刺“先前阔”,他在杂文中批评“古已有之”,如此看来,鲁迅笔下的国民性与勒庞揭示的群体心理存在某种相似性。勒庞描述、分析的群体心理,似乎多是灰色的、消极的、负面的,鲁迅描述、分析国民劣根性,其笔下的形象与心态也多是灰色的、消极的、负面的,但这并不等于他们认同这些因素。
作为早年的“鲁粉”,初读鲁迅杂文,感到最精彩的还是其前期作品——即《坟》和《热风》,阅读“随感录”系列,更有醍醐灌顶之感。然而,在以后的阅读中错愕地发现,这篇收入“热风”和几个版本的《鲁迅全集》的名作,竟然不是鲁迅作品,真正的作者却是他的弟弟周作人。经过一些学者多年考证,在鲁迅兄弟反目成仇前的五四运动前后,他们兄弟发表在《新青年》上的文章,署名常常不分彼此。人们检视二人的日记,对比文章的差异,最终确认收入《热风》中的《随感录》37、38、42、43等4篇文章,版权属于周作人。
由止庵等人编辑、人民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鲁迅著译编年全集》第3卷已作了明确认定,以上4篇文章收入此书是作为附录处理的。由钟叔河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出版的《周作人散文全集》第2卷已将这4篇《随感录》正式收入该书。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