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论语》是谁编的?

 

安立志

 

宋初宰相赵普有一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古代,“天下”泛指全国。“半部《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并不等于拥有整部《论语》就可治理全球。赵普的名言见于《鹤林玉露》乙编卷之一,原文是这样的:“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中华书局,1983年,P128)意思是说,一部《论语》,辅佐太祖皇帝打天下用了一半,剩下一半可以辅佐太宗皇帝保天下;一半用来创业,一半用来守成,战争年代、和平时期,均可应付,其余的书就不用读了。

 

不过,在历史上,无论是当时的政敌,还是后代的学者,对赵普此言看法不一,说赵普读书太少者有之,说赵普夸大《论语》者也有之。其实,早在唐代,诗人杜甫就在后者意义上提到过《论语》。《鹤林玉露》这则笔记开头就是这样几句:“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杜甫诗句见于《全唐诗》卷221,可见,在当时,《论语》不过是小学课本或儿童读物,不象今天这样当成国学宝典。

 

儿童读物也好,国学宝典也罢,由于孔子有言在先,“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孔子不是《论语》的编者已经肯定,那么,谁是《论语》的编者呢?百度的说法是,《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不过,百度权威不够,只好翻查官方史书,“《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条见于《汉书·艺文志》(《汉书》,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P778)北宋学者邢昺对此补充道:“夫子既终,微言已绝,弟子恐离居已后,各生异见,而圣言永灭,故相与论撰,因采时贤及古明王之语合成一法,谓之《论语》也。”这一说法,见于《论语注疏》之《钦定四库全书总目论语正义二十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P2)既然原始记录杂出众手,则是大体可信的。不过,这种论断仍然失之笼统,编者究竟是哪些人仍未说明。初唐时人陆德明转引著名注家郑玄的说法列出了编者:“仲弓、子游、子夏等撰。”(《经典释文·论语音义》,中华书局,1983年,P345

 

然而,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却否定了陆德明的意见并提出新说。柳宗元在《论语辩》中提出两条理由,一是年龄问题。他认为,孔子之弟子,年龄最轻的是曾参,他比孔子小46岁,他的父亲就是那位“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颇受孔子赏识的曾晳。也就是说,曾晳、曾参父子是孔子门下的同窗校友。而曾参去世时,孔子弟子几无在世者。特别是《论语·泰伯》还记载了几条曾参临终前的言论,而这距孔子去世已过去了44年,“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远矣。”(《柳宗元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P110)柳宗元认为,《论语》是曾子的弟子完成的,并列出了具体的记录人,当为“乐正子春、子思之徒”(同上),此二人不仅是曾参的弟子,子思还是孔子的嫡孙。二是称呼问题。柳宗元指出,在《论语》中,对于孔子之弟子都是称字,唯独曾参、有若称子。由此可以看出,该书只能出自曾参的弟子之手。那么,何以有若也被称子呢?柳宗元指出,孔子去世后,有几个弟子认为有若状似孔子,以尊敬孔子的礼节来尊敬他。后来发现,有若不能像孔子那样解答弟子的问题,于是被弟子“叱退”。只是因为有若有过这段经历,才被尊为有子。应当指出,此事并非柳宗元的无根之谈,不仅作为儒学传人的孟子承认此事,“昔者,孔子没,……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孟子·滕文公上》)甚至史界颇具声望的司马迁也有记载:“孔子既没,弟子思慕。有若状似孔子, 弟子相与共立为师, 师之如夫子时也。”(《史记》,中华书局,1963年,P2216

 

或曰,柳宗元关于《论语》源流的观点权为一说,在当时,《论语》根本就不曾成为统一的出版物,很可能只是不同弟子分别记录的若干竹片而已。加之后世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记忆可能遗忘,竹片可能散失。到了汉代,天下大定,才有可能整理先秦学术。由于记忆、材料参差不齐,竟然出现过《齐论语》、《鲁论语》、《古论语》等不同版本。真正统一的版本也许直到汉末才最终形成。

话题:



0

推荐

安立志

安立志

37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安立志,杂文时评作家,偏爱文史。在境内外发表杂文作品上千篇,国内获奖数十次。本人作品曾被选入冀教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百篇》、《中国新文学大系》等近百种杂文集。曾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崎岖中国(上、下)》(中国言实出版社)、《薛蟠的文学观》(商务印书馆)、《中国杂文(百部)•安立志卷》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