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梁山一百单八将,笔者唯一的同宗,就是神医安道全。他是在梁山泊围困大名府期间上山的。如同引发这场战役的卢俊义一样,他也是“逼上梁山”,只不过这逼迫者不是贪官污吏,而是梁山草寇。安道全与卢俊义的区别在于,逼迫卢俊义上山是梁山的集体智慧,逼迫安道全上山是张顺的个人行为。

 

宋江攻打大名府,持续了一个冬天,打成了持久战。在战争相持阶段,宋江突然身染重病,情急之下却没有郎中,浪里白条张顺推荐,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安道全可手到病除。于是,吴用就让张顺携带一百两蒜条金去江南礼请安道全。延请郎中,为人治病,这是行善积德的好事,迥然不同于武松因杀人犯罪刺配孟州。如果说在末宋乱世,截江鬼张旺、油里鳅孙五在扬子江中谋财害命(二人将张顺推入江中,劫走财物),杀此二人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张顺杀害安道全的新欢——妓女李巧奴,甚至连虔婆和两个使女也不放过,这与武松在鸳鸯楼滥杀无辜实在难分轩轾。

 

小时看水浒,有关张顺的情节只记得两处,一是宋江刺配江州,张顺在浔阳江边因李逵抢鱼发生争斗,一白一黑,一水一旱,煞是热闹(第三十七回)。二是在南征方腊期间,因杭州久攻不下,张顺仗着天生水性,试图从水门进城,不想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在涌金门下(第一百一十四回)。其实上山前的张顺,也是不法之徒,他与其兄张横曾为浔阳江上一霸,专在江面上从事那种“依本份”的“稳善”生意——谋财害命(第三十六回)。张顺上梁山之后,也曾建功立业,特别是在高太尉兴兵围剿梁山之际,奸臣高俅就是被张顺俘虏上山的。在《水浒传》中,相对于其他主要人物,对于张顺的描写,缺乏性格塑造,难有深刻印象。一部大书,只有第六十四回带有“张顺列传”的性质。

 

张顺去请安道全,宋江叮嘱他:“星夜去请此人,救我一命”。吴用则要求,“好歹定要和他同来,切勿有误。”宋江、吴用在他行前的指令,都是要其礼请安道全,一切只为救治宋江性命,其中并无设法让安道全上山入伙的任何安排。安道全当然不是圣贤之辈,“拙妻”刚刚“亡过”,就与一个娼妓“打的火热”。远赴山东为宋江看病,安道全并无推拒之意。麻烦的是这个妓女李巧奴,死活不放安道全离开她的温柔乡。在张顺一方,是想让安道全尽快成行;在李巧奴一方,却与安道全情牵色挂。于是,这个妓女就成了张顺必欲除之的最大障碍。张顺终于出手了,不仅李巧奴被杀,虔婆与两个使女也倒在血泊之中。四条生命,顿染黄泉。在这里,又一次暴露了梁山人物的行事逻辑:梁山同伙的生命重于泰山,非我同类的生命轻如鸿毛。为了救宋江一条命,几条人命顷刻断送。

 

杀心顿起的张顺“忽然想着武松自述之事,随即割下衣襟,蘸血去粉墙写道:‘杀人者,我安道全也!’一连写了数十余处。”如同武松在鸳鸯楼的行径,张顺的滥杀无辜与武松如出一辙。应当指出的是,我对武松在孟州的活动并无好感——在快活林,他因是非不明做了施恩的打手;在都监府,他因善恶不辨当了张蒙方的奴才。一当他醒悟过来,已是身临死地,他的行为顿时充满暴戾与血腥,并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逞强斗狠、野性嗜杀、不分良莠、滥杀无辜的复仇心理。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武松“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有人认为,这是武松杀红了眼的疯狂举动,也有人认为,武松这一举动留下了好汉的“亮色”与“英名”。金圣叹夸张地赞叹道:“奇文。奇笔奇墨奇纸,定然做出奇文来。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看他者字也字,何等用得好,只八个字,亦有打虎之力。文只八字,却有两番异样奇彩在内,真是天地间有数大文也。”姑且按照金圣叹的口径对武松进行“正面报道”吧,正由于一些人心目中武松的表里如一、敢作敢当、明人不做暗事的人性、侠气、豪爽和仗义,在今天,在山东,仍然被民间称为好汉武二郎。反观张顺,也是滥杀无辜,也是血染庭堂,也是割了衣襟,也是蘸了鲜血,也是凑着粉墙,也是留名题字。不过,武松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留下的是自己的名号,因此只须题写一处,即显得堂堂正正。而张顺则是移花接木、栽赃陷害,题的是他人的号,虽然题了数十处,却见其心理邪恶。金圣叹评论张顺道:“忽然想着武松旧事,忽然偷用武松文法,而其实武松一字不同。何则?武松是自认,张顺是推人,只是题目不同,便令一篇都变也。”张顺既未身负逼使安道全上山之使命,也没有身处被人追杀无奈自卫之险境,当然也就没有杀死虔婆妓女之必要,就此而言,他与武松,已有极大之不同。在其模仿武松题壁留名的行径上,他少了冲天的豪气,多了利益的算计;少了担当的勇气,多了嫁祸的心机。张顺不仅断送了四条无辜的生命,而且逼得安道全走投无路。安道全被迫无奈的上梁山,如同宋江逼迫秦明上山一样,同样体现了张顺此人阴狠自私与丧失人性。

 

就实而言,我对水浒人物的行径,有着不同的看法。即使在山东,在民间,对于武松或仗义或豪爽的敬佩,我同样不以为然。除了武松在为其兄申冤报仇问题上,他的深情、他的冷静、他的缜密、他的守法,或调查研究,搜集证据,或依靠官府,遵纪守法,而最终却导致了悲剧,在此问题上我对其表示同情之外(参见拙作《武松维权的“非理性”》),至于他在刺配孟州之后的行为,对于这样一个拳头发达、头脑简单的人物,实在没有多少好感。相较而言,张顺之流更是等而下之。

话题:



0

推荐

安立志

安立志

37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安立志,杂文时评作家,偏爱文史。在境内外发表杂文作品上千篇,国内获奖数十次。本人作品曾被选入冀教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百篇》、《中国新文学大系》等近百种杂文集。曾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崎岖中国(上、下)》(中国言实出版社)、《薛蟠的文学观》(商务印书馆)、《中国杂文(百部)•安立志卷》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