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形的雪花
安立志
刚过去的“霸王级”寒潮,给大江南北都带来了降雪,广州的雪花甚至60年一遇。而在济南,大大小小,应是今冬第四场雪了。窗外是粉蝶翻飞,梨花乱舞的世界,开窗去接这纷纷扬扬的精灵,虽然一触即化,仍可看出其六角形的倩影。
据说,雪花呈六角形也是国人首先发现的。西汉文帝时诗人韩婴写道,“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太平御览》卷十二引《韩诗外传》)因此,雪花也就有了“六出花”的别名,这在中国的古诗文里很常见,比如,唐诗有“琼章定少千人和,银树长芳六出花”(《全唐诗》卷53);宋词有“做六出、飞花乱坠,舞风情态谁相似。”(《全宋词》,中华书局,P2161)元曲有“一色白,六出花,密密疏疏,潇潇洒洒。”(《全元散曲》,中华书局,P1104)古代文人的渲染,使雪花走进了审美的境界。
雪花为什么呈现六角形,科学家的解释是这样的,雪花是水的结晶形成的。大气中的水分子冷却到冰点以下时,就开始凝华形成冰晶。冰晶属六方晶系,六方晶系的典型形状是六棱柱体。一当结晶过程主轴方向晶体发育较慢,而辅轴方向发育较快时,晶体就呈现六边形片状。这就是雪花的形成机理。
雪花是六角形,雪花各各不同,其形状到底有多少种呢?1949年,国际水文协会所属的国际雪冰委员会召开一次专业会议,通过了一个提案,把大气固态降水分为十种:雪片、星形雪花、柱状雪晶、针状雪晶、多枝状雪晶、轴状雪晶、不规则雪晶、霰、冰粒和雹。前面的七种统称为雪。为研究雪花形状,据说科学界还形成了一个雪晶体的分类系统。据2013年公布的最新发现,雪花形状已达121种,令人难以置信。
西方冰川学的鼻祖丁铎耳深入研究过这些六角形,他曾这样描述:“这些雪花……全是由小冰花组成的,每一朵小冰花都有六片花瓣,有些花瓣象山苏花一样放出美丽的小侧舌,有些是圆形的,有些又是箭形的,或是锯齿形的,有些是完整的,有些又呈格状,但都没有超出六瓣型的范围。”因此他认为,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却万变不离其宗,虽然基本形状是六角形,但在大自然中却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在科学家归纳的七种形状中,六角形雪片和六棱柱状雪晶是基本形态,其它几种只不过是其基本形态的发展、变态或组合而已。
在此之后,许多学者继续了这一观测和研究事业。日本人中谷宇吉郎在日本北海道拍摄和研究了成千上万朵雪花,不仅形成了《雪的结晶》的学术著作,而且出版了散文《雪花——来自天堂的信》。俄罗斯摄影师阿列克谢•卡尔加托夫(Alexey Kljatov)的微距雪花镜头,捕捉到了各式雪花六角形的结晶,这些美丽的结晶被人称为“上帝的徽章”。面对大自然凝成的这些不计其数的、晶莹微小的精灵,即使穷尽鬼斧神工、匠心独运这些美丽的辞藻,仍然感到人类语言的贫乏。
雪花是微观的,雪是宏观的,很少有人俯身察看六出花的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相反,一些关注雪的人们,看到的却是大自然的雪如何消灭了千差万别与千姿百态,从而型塑了表面的统一、混沌与一致。我最早是从《西游记》知道六出花的,该书在描写通天河大雪时有这样的诗句,“平填吴楚千江水,压倒东南几树梅。”“几家村舍如银砌,万里江山似玉团”。白雪覆盖了大地,天地之间,晶莹洁白,万籁俱寂,色调单一,阡陌不辨,凹凸模糊,仿佛整个世界实现了一元化状态。宋代词人陈郁的《念奴娇》也有这样的词句:“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全宋词》,P3017)这样的“一例”,其实是自然界的表面文章,人们也许无意区分雪花的六角形如何形态迥异,在人类的视角里,即使对于宏观的下雪,其看法也是多元的。有一个古老的笑话,在大雪天,一个秀才、一个京官、一个富翁和一个乞丐同在庙里避雪,四人闲极无聊,以“雪”为题,联句作诗。秀才才思敏捷,率先吟道:“大雪纷纷坠地。”京官心系朝廷,接着续上:“都是皇家瑞气。”富翁不虞衣食,接了下句:“再下三年何妨?”乞丐一听生了气:“放你娘的狗屁!”
在千年之前的唐代,湖南、广西一带也下过大雪,有诗为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唐诗》卷352)柳宗元作为唐代的思想家、文学家,因“永贞改革”失败被贬永州(今湖南零陵)。这首《江雪》,句句写景,合起来是一幅图画,正如清初文人黄周星所说:“只为此二十字,至今遂图绘不休,将来竟与天地相终结始矣。”(《唐诗快》)从字面看,前两句讲的是宏观,讲的是普遍与“一例”,“千山”且“鸟飞绝”,“万径”已“人踪灭”,“成千上万”还不够单调与一例么!后两句讲的却是个别与差异,“孤舟”一只,“独钓”一竿,“孤独”而又“孤独”,还有什么比此景此情更加特立独行的么!这是一首宏观与微观,一例与特出,普遍与殊别的对立统一。柳宗元不会俯下身子去仔细观察六角形的花瓣,一首短诗倒是呈现了他的处境与心态。
这首诗反映了柳宗元先生什么样的心态呢?在明清文人笔下并不相同。吴烻云:“千山万径,人鸟绝迹,则雪之深可知。然当此之时,乃有蓑笠孤舟、寒江独钓者出焉。噫!非若傲世之严光,则为待聘之吕尚。”(《唐诗直解》)说他是清寒自持,离世脱俗。徐增云:“此乃子厚在贬所以自寓也。当此途穷日短,可以归矣,而犹依泊于此,岂非一官所系耶?一官无味,如钓寒江之鱼,终亦无所得而已矣。”(《说唐诗详解》)说他是官场失意,心灰意冷。王尧衢云:“置孤舟于千山万径之间而以一老翁披蓑戴笠,兀坐于鸟不飞、人不行之地,真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矣,何足为轻重哉?江寒而鱼伏,岂钓之可得?彼老翁何为而作孤舟风雪中乎?世态寒凉,宦情孤冷,如钓寒江之鱼,终无所得,子厚以自寓也。”(《古唐诗合解》)说他是特立独行,孤高傲世。
以上诸人都是从不同角度来揣度柳宗元先生的心境。直到明末,又有人直接对以此诗为主题的画作提出异议:“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明•孙承宗《渔家》)这首诗议论的已经不是《江雪》作者的心境如何,而是直接反映渔民与画家乃至柳宗元本人的不同际遇。人生百态,社会万状,面对同一事物,同一环境,而有不同心态、不同感受,这原是正常的人生况味。而这种况味,有时竟如隔鸿沟,差之千里。比如说,“瑞雪兆丰年”,本是千百年来流传甚广的一句农谚,然而,这句话,用来描述“霸王级”寒潮裹挟下的中国与“怪兽级”风雪覆盖下的美国当然不合时宜,甚至描写大雪拥堵的江浙与喜逢新雪的羊城也有天壤之别。晚唐诗人罗隐早就对此提出质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全唐诗》卷659)乞丐骂富翁“再下三年何妨”是“放你娘的狗屁”,想必他对雪花是六角形还是五角形也不会有兴趣。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