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岁末年初,湖北武汉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短短数日,病毒肆虐全国,危及世界。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我国发生的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此同时,国际社会纷纷向我国伸出援助之手,表现最抢眼的则是一衣带水的东邻日本。甚至在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之前,日本官方和民间即展开了对我国的援助活动。1月27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求,不分国籍治疗所有感染者。日本国会执政党(自民党)议员每人从工资中捐出5000日元援助中国。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要求把库存的10万套保护服支援中国。就连年近百岁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也亲笔题写“武汉加油”表达支持。在民间,一些日本女孩在瑟瑟寒风中向路人鞠躬为武汉灾区募捐。日本著名的松山芭蕾舞团用中文高歌“义勇军进行曲”(这本是我们的抗日歌曲啊)给武汉加油,更多的日本平民手持中国国旗“为中国所有人打call”。日本对中国的援助,从物资到资金,方式是多样的。这个与中国关系历史悠久而又情感复杂的邻国,对我国的一系列支持和援助活动,让庚子春节之际遭遇新冠疫情的国人感受到浓浓暖意。

更让国人感到温馨的是日本给中国的援助物资所附加的诗文与寄语,体现了这个民族所特有的细腻、细致与文明、文艺。中日两国有上千年的交流史,远至隋唐时期,日本就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古代文明,曾经深深浸润过古代日本。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古代文明是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然而,当今天的国人看到这些文字典雅,寓意隽永、意境优美的诗文,竟然感到既陌生又熟悉,人们感叹中华文化在日本得到更好的传承,人们感叹不同国家共通的文明,甚至有人感叹,作为中华文化的母国,在许多方面甚至自愧不如。日本援助物资附加的文化元素,几乎全部来自古代中国,从古代中国的文化宝库中寻找资源,激励和鼓舞深陷疫情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一种极其用心、极其独特的文化援助与精神支持呢?

 

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支援湖北高校物资”包装箱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网络议论最多的一则文化新闻。这八个字是一句短诗,作者是古代日本的相国长屋。此诗在日本古籍和中国古籍都有记载。

①此诗最早见于日本人真人元开的著作《唐大和上东征传》中。该书成书于公元779年,相当于我国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距今已1200多年。

此诗与中日间著名的文化交流事件——“鉴真东渡”有关。鉴真大和上(即“大和尚”)曰:“日本国长屋王(日本天武天皇之孙)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时众默然,一无对者。良久,有僧祥彦进曰:‘彼国太远,性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人身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到,是故众僧咸默无对而已。’(鉴真)和上曰:“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诸人不去,我即去耳。”(《唐大和上东征传》,中华书局,2000年版,页40-42)

 

②见于我国宋代赞宁所著《宋高僧传》。

鉴真曰:“又闻彼国长屋曾造千袈裟,来施中华名德,复于衣缘绣偈云:‘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之,诚是佛法有缘之地也。默许行焉。所言长屋者,则相国也。”(《宋高僧传》上册,卷十四,中华书局,1987年版,页349)鉴真大师正是因为长屋这一诚心礼佛的行为,从而决心东渡传法的。

③见于清代彭定求编纂的《全唐诗》。

全诗曰: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诗前有小序:绣袈裟衣缘。明皇(唐玄宗)时,长屋曾造千袈裟,绣偈于衣缘,来施中华。真公因泛海至彼国传法焉。(《全唐诗》卷七三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页8375)

 

二、“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火币日本株式会社在捐赠给武汉的防护物资包装箱上写有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字样,

 

语出《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谁说没衣穿?你我合着穿衣裳。国王要起兵,修好铠甲与刀枪,咱们一道上战场。”(《诗经译注》,程俊英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页232)

 

②出自《左传》:

作者认为《无衣》为秦哀公所作。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攻陷楚国都城郢,楚国大夫申包胥向秦国求救。秦哀公本不想出兵,申包胥“哭秦庭”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正义曰:《无衣》刺用兵也。秦人刺其君好攻战,亟用兵,而不与民同欲焉。郑玄注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1793-1794)此处盖取“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字面之义而用之。

 

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日本舞鹤市驰援大连的捐赠物资上书写着这样两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系出王昌龄之《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冈,

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

明月何曾是两乡

(《全唐诗》卷一四三,页1450)

 

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王昌龄以“不护细行”,被贬谪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此诗大约写于他被贬四年之后,时年62岁。王昌龄是重感情的人,在其创作中,多有送别诗作。这首送别诗写的情真意切。虽青山相隔,却同承云雨,明月一乡,它蕴涵的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四、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日本道观捐赠中国道教协会的防护物资上写着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的诗句。此诗出之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一诗中。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全唐诗》卷四十八,页586-587)

 

五、“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日本道观捐赠中国道教协会,“支援中国朋友渡过难关”,包装箱上还题写了“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的诗句。这是一首汉诗,诗题为《苏子卿诗四首》,最早见于南朝梁时的《昭明文选》。该书认为,本诗作者系北海牧羊的西汉名臣苏武。

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昔者常相近,邈若胡与秦。

惟念当离别,恩情日以新。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

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

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文选》第三册,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354页)诗前有序云:“苏子卿,苏武,字子卿,为(木多)中监,使匈奴十九年,归拜为典属国,病卒。”

 

话题:



0

推荐

安立志

安立志

37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安立志,杂文时评作家,偏爱文史。在境内外发表杂文作品上千篇,国内获奖数十次。本人作品曾被选入冀教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百篇》、《中国新文学大系》等近百种杂文集。曾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崎岖中国(上、下)》(中国言实出版社)、《薛蟠的文学观》(商务印书馆)、《中国杂文(百部)•安立志卷》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