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天气预报,后天的立冬日有小雨。早晨临时决定,趁霜叶正红,天气晴好,去一趟佛峪。

 

乘公交从市区到鑛村(一个很古老的名字。公交站牌上是“矿村”,真名却是“鑛村”。“鑛”是“矿”的异体字。当地人读gǒng音),鑛村虽属市中区,短短半小时车程,仿佛城乡两重天。下车后,穿过鑛村,向东北约两公里,来到佛峪景区。

 

徘徊于林间的岔路口,按照老经验,踩踏明显的应为正路。于是,同行者数人,一路向右,行之不远,竟被一面巨大的石壁阻隔。奋力爬到绝壁之下,但见人迹罕至,乱木杂沓,无路可通。只好下来,返回原路。由于佛峪系一处女景区,不仅没有路标,连像样的路也没有,这导致了我们误入歧途。

 

如果我的方位感没有错,佛峪景区大抵像个东西方向放置的葫芦,葫芦头在东,葫芦蒂在西。从岔路口向左不远听到密林中喧嚷的人声,方知此乃正路,于是沿着“葫芦”的内壁一路前行。这其实是个幽深的山涧,我们从山涧南坡往深处走,路遇茶壶泉,稍事停留,下到涧底。跨过一座嘎吱作响的木板桥,来到山涧对岸。此时已是秋末,山涧无水,落叶郁积。经龙峪观,谒祈福殿,过涧底再到南岸,前方一座山嘴,拾级而上,就是观音堂。有些奇怪,名似佛教的观音堂,主持却是道人。有人称,这道人看相极准。惜乎此时脱岗,无法听其月旦人生。下观音堂,隔另一木桥,有木制彩绘牌坊一座,四柱三间,上有红底金字匾额——“佛峪胜境”。牌坊建于清代,做工精细,保存完好。大约从此处开始,我们进入了“葫芦”腹中。

 

过木桥,登台阶,左侧石壁之上就是般若寺。行前查资料,般若寺历史颇为悠久,“按明成化间碑云,寺创于隋文帝时,今考石壁上有‘开皇七年造佛像记’,则云创于隋者,殆不诬也。”(《历城县志正续合编》,济南出版社,2007年,页378)这是一座怎样的隋代佛寺啊!佛堂绝迹,殿阁无存,当年香火何在哉?千仞绝壁,山岩前突,宛如屋檐。屋檐之下,隋唐风格的摩崖石刻20余尊,佛像浮雕纹路清晰、雍容华贵;飞天造像潇洒飘逸、栩栩如生。也许正是这些年代悠远的佛像成就了“佛峪”的令名。可叹这些雕像大都破相断肢,只有难以企及的高处残存着数尊尚属完整的半身佛像。

崖壁之上另有几款摩崖题刻,如“岩阿仙境”、“林壑尤美”、“舍灵馆真”、“甘露”等等,或真或草,大小不一;一丛被季节染红的爬山虎,掩映着一处颇为别致的题刻,竟是“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另有几幅字数较多的石刻,不及备述。清代诗人沈廷芳《佛峪》诗有句:“破寺新缔葺,传闻构自隋。好峰势倒压,崟崎檐际垂。殿角云吐窟,庖侧泉喷池。”(同上书,页101)大体道出了般若寺的历史与气势。一面空旷的石壁似乎是原寺的墙壁,摆放着一尊今人塑制的菩萨像,前置香炉,身披红衫,甚是扎眼。尤感不协调的是,偌大古寺遗址,竟然沦为“农家乐”,院内摆满了简陋的桌椅;东侧两间小屋竟是厨房与仓库;院内的笼子里,装着待宰的鸡只;历尽沧桑的围墙装上了纱网(防范苍蝇也),里面有三三两两的就餐游客。

 

出般若寺向东不远,翻过山梁,即为佛峪瀑布。这里是一处深邃的峡谷,已达“葫芦”底部。峡谷一端,陡崖如削,峭壁如堵,每逢雨季,山水混合着泉水,从崖顶一泻千尺,水流有巨有细,喷珠溅玉,跌落在崖前的清潭内。潭前石上有字,曰“浴佛池”,是清乾隆年间痕迹。侧面的篆书“听泉”二字,行笔颇有韵味。潭水漾溢而出,流淌在佛峪涧底。峡谷另侧,半山之上,崖壁有一名泉,曰“林汲泉”,为济南72名泉之一。此泉经年累月,不分炎夏寒冬,汩汩细流,从无干涸。泉下有池,池水清凉甘冽,可为解暑消乏之饮。

 

回头一看,颇有几分惊异,一座孤峰从“葫芦”底部拔地而起,虽然海拔不高,但从谷底仰望,却摩云直上,气势雄浑。相传,大禹治水曾驻足于此,故名“禹登台”,俗名“钓鱼台”,县志更有“灵台”之称。有《灵台》诗曰:“高台矗中起,方石如削成。其下俯绝涧,四围山云横。登临送夕照,相期邀月明。好与持尊酒,静听松泉声。”(同上书,页102)孤峰并非孤立,乃北侧山体延伸而来,窄窄的山体,前有古寺,后为瀑布,中间山梁,形似凹槽,显得这孤峰异常陡峻。沿石阶登上灵台,台上有凉亭,在亭上举目四望,但见远山苍茫,断崖壁立,秋林如染,道观隐现。因灵台四周林木葱茏,崖壁上下藤萝缠绕,故名“环翠亭”;又因灵台一侧即佛峪瀑布,夏季水盛,水激山谷,镗鎝轰鸣,亦名“听瀑亭”。凝神“环翠”,静坐“听瀑”,在这里,山与水,林与泉,佛与道,人与神,声与光,对应着,混杂着,纠缠着,融合着,绘出了壮丽的山水画卷,谱出了优美的天籁之音。

 

般若寺内偶遇一位年逾80的老者,姓李,龙洞村人,自称历史学家。据他考证,隋文帝杨坚的姥姥是济南人,因了这层关系,济南周围的寺庙、石刻,多为隋代建造。而般若寺中的观音像就是这位老者的作品。与老者边走边聊,姑妄听之。即将走出葫芦口,路旁有一处遗址,此为当年山东军阀韩复榘的别墅。别墅已经倾圮,只剩下当年的游泳池。

 

绕来绕去,错过了出山的路口,前面是一处可以通行汽车的大道,旁有警示标志——“您向前将进入军事管理区,请您马上离开!”这是部队的一座军用仓库,但它隔断了近在咫尺的龙洞景区的道路。我这个老兵只得听从新兵的劝告,绕回原路。

话题:



0

推荐

安立志

安立志

37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安立志,杂文时评作家,偏爱文史。在境内外发表杂文作品上千篇,国内获奖数十次。本人作品曾被选入冀教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百篇》、《中国新文学大系》等近百种杂文集。曾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崎岖中国(上、下)》(中国言实出版社)、《薛蟠的文学观》(商务印书馆)、《中国杂文(百部)•安立志卷》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