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山东省版图如同一只敛翅的猎鹰,休憩在渤海南岸,猎鹰的利嘴挟带着远古的粗犷,插入黄海深处,将大海分为南北两部,又如巨笔泼墨,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山海经”。

 

位于鹰嘴的地方叫成山头,也叫成山角。海拔272米的成山山脉,借用地壳的无穷伟力,一掌劈开黄海,嵯峨的巨石,面对咆哮的狂涛,亿万斯年,对峙,较量,成了不变的旋律。前人这样描述成山形胜,“群峰绵邈,成山斗立于波间;众壑委输,大海环周于域外。”“防岛备倭之峻堡”、“拱燕卫蓟之要区”,“虽孤悬之僻邑俨冯翼之雄关”(清道光《荣成县志》,成文出版社,中华民国65年,页65),足见其地理之险要。

 

今日之成山头,仍然是我国大陆海岸线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此地距国际航道仅5公里,与韩国一水之隔,相距不过94海里。成山头前端乃一巨岩,如同峭立的孤岛,顶端有一巨石,上书“天尽头”三个红色篆字,据说乃秦丞相李斯所题。由于年代久远,原刻石已断,半截掉入海中,此为复制品。站在成山头,凭栏远眺,大洋浩瀚,海天一色,巨轮远航,渔帆点点;俯瞰脚下,千尺深渊,礁石嶙峋,海潮击石,惊涛裂岸;回首望去,群山逶迤,林木蓊郁,灯塔耸立,楼阁隐隐。清代曾任山东按察使的沈廷芳《登成山》有句:“振衣凌绝顶,高矙八荒周。水共天无际,山当地尽头。”(同上书,页556)曾在当地任职的一名基层官员宋绳先也有《成山》诗句:“地尽天无尽,沧波一望惊。日晴仍汉色,潮怒带秦声。”(同上书,页558)从其诗意可知,成山头之“天尽头”,实则“地尽头”。人事成代谢,往来成古今。古人眼中的成山头,依然潮起潮落,屹立海疆。

 

成山头此行,我是故地重游。不变的是山海,变化的是兴致。绕过英国人于1821年始建的灯塔,右侧是新造的观海长廊。旁有石碑两通,一曰“成山铭”,一曰“好运角”。看到后者心生疑惑,成山头向被誉为“中国好望角”,怎么成了“好运角”?位于南非开普敦外海的好望角,虽非非洲最南端,因其地处大西洋与印度洋之要冲,在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前,曾为环球航行必经之地,以浪高风急、海况险恶而著称。“非典”时曾去过南非,忆起当年印象,论山海形势,并不比成山头优越。“好运角”是否寄托着某种中国特色的期许?

 

长廊左侧是青铜铸造的车马军阵,秦始皇端坐乘舆之上,虎贲骏马,干戈斧钺,一幅舍我其谁、目空一切的神态。公元前221 年,随着齐国的灭亡,秦始皇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他在进行了登基封赏、建制郡县的“顶层设计”之后,开始对新占领地进行巡视,目的无非是“示强威,服海内”,以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五次巡游,三次东巡,两到成山头,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缘于独裁者对于死亡的恐惧,四处求取仙药,寻找不死之方。

 

第一次到成山头,时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此次东巡,横跨、纵贯刚刚吞并的齐国,登峄山,封泰山,经临淄、黄县,到之罘(今烟台)、成山。所到之处,刻石立碑,歌颂秦德,并派遣徐福(市)出海寻找三仙山和不死之药。一般认为,李斯的“天尽头”三字,即为此次东巡所书。第二次到成山头,时在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此次出巡,先巡视楚(湖南)、越(浙江)、吴(江苏)旧地,然后沿海岸线北上,经琅琊(今青岛胶南)到达成山头。徐福寻仙不果,惧怕受诛,畏罪蒙骗,谎称仙草为巨鱼所护,故此不得。秦始皇听信谎言,下令准备弓弩,并于海中射杀大鱼。大约嬴政计划重访成山,下令建造行宫。不意天不假年,返程途中,病死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享年50岁。

 

秦始皇两巡成山头,这对当地来说,可谓盛事。于是建庙塑像,以资纪念。始皇庙现在成山头南侧,由于年代久远,早几倾颓,现存庙宇不大,基本是现代建筑。明人林弼曾为《秦皇庙》留题曰:“吞食雄风逐逝波,荒祠寂寂寄岩阿。三神山下仙舟远,万里城边战骨多。东鲁尚存周礼乐,西秦空壮汉山河。早知二世无多祚,崖石书功不用磨。”(《荣成县志》,页564)这首诗里出现了“长城”、“神山”、“战骨”、“短祚”等意象,通篇充溢着对始皇帝的嘲讽与鞭笞,读来颇有悠远、苍凉之感。这个自称始皇、希冀传之万世的“千古一帝”,做梦也想不到,他死后三年,其所建立的大秦帝国就土崩瓦解。

 

在成山头景区,有射鲛台、饮马处,还有秦皇桥、望海台等遗迹,都与秦始皇有关。秦皇两次驾临成山头,千百年来,人们不断附会演绎,处处体现出秦皇的余响。即以秦桥为例,成山头两侧,陡崖壁立,峭拔千仞,怪石崚嶒,暗礁嶕峣,后人竟将这些礁石演绎为秦皇观日之桥,甚至编造出秦皇与海神的一段奇闻逸事。前人对秦皇桥早有说法:“成山下,大海中,怪石嵯峨,如人力为之设施者,有石柱二,随潮出没。桥名则后人所加尔。”(《荣成县志》,页77)至于导游口中,把秦桥说的若有其事,神乎其神,职业习惯而已。明人王一夔有《秦桥古迹》诗云:“鞭石曾闻海上游,浪传遗迹至今留。蓬莱有路通三岛,方士何缘到十洲?晓日山峰天欲尽,暮潮烟雨水空流。当年误学长生术,未解神仙不可求。”(同上书,页572)在这点上还是古人清醒,诗中体现了对秦皇迷恋不死之药的批评。

 

令人不敢置信的是,秦皇、汉武作为中国上古时代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都曾到过成山头。汉武帝不仅箭射天山,征讨匈奴,还曾七番巡海,扬威海疆。西汉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文武百官自首都长安出发,途经泰山,一路东行巡游海上,汉武帝“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页206)汉武帝在成山头看海上日出,为这一奇丽的自然景观所震撼,下令在成山头筑拜日台、建日主祠,以感日主恩泽。汉武帝东巡的目的,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求仙上,竟然与秦始皇出奇的一致。有意思的是,成山头极少关于汉武帝的遗留与传说。当年的日主祠,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今天的日主祠只是始皇庙中的一角附属设施。

 

多年后重返成山头,且不说建于景区大门处广受物议的“佞臣(奸臣)纪念馆”(此次到成山头,此馆匾额被遮盖,有人称大约要改名),即使后建的“福文化区”,游览过后,总让人有别扭之感。首先这是一个神佛混杂的雕塑区,景区内不仅有观音与弥勒佛,还有妈祖和太阳神,既有西方的圣母,又有东方的王母,甚至还有一屋子装扮极其苗条、俊秀但职责各不相同的漂亮菩萨。其次是一个缺乏分类、层次混乱的名人堂。且不说三座大殿只是毫无特色的仿故宫式,其中陈列的名人,古今中外,士农工商,五行八作,从标签看,不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人们却难以从中领略到先知的启迪与教育,也无法感受前贤的智慧与熏陶,不知主事者遵循何种标准,按照何种顺序,直观的感觉,这是一堆凌乱、混杂地摆放在殿堂之上的名人塑像。“眼前有景道不得”,又如何发思古之幽情!

话题:



0

推荐

安立志

安立志

37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安立志,杂文时评作家,偏爱文史。在境内外发表杂文作品上千篇,国内获奖数十次。本人作品曾被选入冀教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百篇》、《中国新文学大系》等近百种杂文集。曾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崎岖中国(上、下)》(中国言实出版社)、《薛蟠的文学观》(商务印书馆)、《中国杂文(百部)•安立志卷》多部。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