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两尊雕塑与现代造神

 

安立志

 

似属巧合,近年来,两尊引起争议的雕塑都出现在河南境内。

 

三年前,洛阳一尊大佛降临尘世。这尊大佛,右手持佛珠,身形似弥勒。令人诧异之处,佛头上竟然留了一个当代人士也已少见的大背头。(201352日新华网山东频道)报道说,这尊雕塑是某位企业家或董事长的形象造型。

 

无独有偶。2016新年伊始,在通许县的田野里,又一尊金色雕塑横空出世。这尊高约36.6米、造价近300万元的塑像,似乎时运不济,甫一问世,即遭物议,最终因系“违法建筑”被该县监察大队强行拆除。(201618日新华网)

近闻一些地方GDP余烧未退,文化建设又大干快上。物欲横流之际,多一点文化本是好事情。然而,这些文化GDP似乎形成了造城、造庙、造像的大跃进。一些沾染了“古”字的事物,都成了重建、再造的由头,以至于5000文明古国,赝品遍地、假冒盛行。流风所被,及于民间,一些老板与百姓也主动参与了造像运动。

 

不过,这两尊雕塑,不同于肇庆的关公、三亚的观音、无锡的大佛、莆田的妈祖,其共同特点是其“人性化”,即都以真人为原型。我国是一个泛神论的国度,几乎所有的神,都是人的神化。前面提到的关公、妈祖,不也是古代的世俗男女么?即使佛祖、观音,在“得道”之前,也是凡人,不过都是外国人。诞生于明代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书中的神仙妖怪,其外在形象、其供奉礼仪、其思维方式,无一不是国人的外化,甚至山精树鬼狐仙水怪之类也赋予其中国古人的形象。

 

CCTV“远方的家”录制的“长城内外”颇具兴味,第65集“长城脚下泥塑人”,介绍了山西长子县法兴寺北宋十二圆觉菩萨的雕塑艺术。这些雕塑虽然具有唐的雍容高贵,又有宋的亲切慈祥,毕竟只是木骨泥胎。尽管中国五行认为土木具有生命力,然而,内里的木架与泥土,却被赋予佛道的圣光,总有一些人为的索然。

 

说来可笑,一堆木骨泥胎(甚至钢筋水泥),一旦被人们雕塑成神的模样,立刻成为人们心灵的主宰,于是毫不犹豫地顶礼膜拜。不是这木骨泥胎有什么灵异之处,只是其被人们赋予了某种精神的、灵魂的寄托而已。只有人们在其面前匍匐在地、三跪九叩之时,这些木骨泥胎,才会显得高大宏伟、庄严神圣。此时的人们已经忘了,自己跪拜的只是自己制作的偶像、自己供奉的只是自己搭建的建筑物而已。没有道理可讲,人们“造神”就是用来跪拜的!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主要是指信仰追求与灵魂敬畏。在缺乏宗教传统的中华古国,在21世纪的今天,国人不必膜拜域外的耶稣如来,也不必崇敬本土的玉帝玄武。欧洲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人文主义的兴起,人性从宗教桎梏下得到解放,从而真正发现了人的价值。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其意义在于引进了民主与科学,使国人的精神和文化从“三纲五常”的封建羁绊中解放出来。两尊雕塑引起的争议,说明启蒙之路何其崎岖而漫长。

 

党前些年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则是从哲学上、文化上、价值观上弘扬了当今时代的人文精神。“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人本身就是核心,人本身就是目的,人本身就是归宿。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仍然跪拜自制的木骨泥胎,这说明人们的心灵仍然束缚于精神枷锁,仍然停留在蒙昧状态,这样的精神状态,甚至与《国际歌》的宗旨相违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欢迎关注“安立志”微信公号

话题:



0

推荐

安立志

安立志

377篇文章 1年前更新

安立志,杂文时评作家,偏爱文史。在境内外发表杂文作品上千篇,国内获奖数十次。本人作品曾被选入冀教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中学语文教材、并被广泛收入《中华杂文百年精华》、《百年百篇经典杂文》、《杂文三百篇》、《中国新文学大系》等近百种杂文集。曾为多家媒体专栏作家,出版《贞观政要与领导艺术》(上海古籍出版社)、《崎岖中国(上、下)》(中国言实出版社)、《薛蟠的文学观》(商务印书馆)、《中国杂文(百部)•安立志卷》多部。

文章